《环球》就像一本科幻小说

2025-07-03 23:40:03 来源: 《环球》杂志

文/韩松

编辑/乐艳娜

  我是《环球》的老读者,上中学的时候父亲单位正好订了这本杂志,从那时起我开始读《环球》,并对国际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它在我心目中一直都是国际报道第一刊。

  2012年,我很荣幸地接到《环球》杂志的邀请,开始每个月为其提供一篇专栏文章,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共写了100多篇。我是个科幻作家,而《环球》是一本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杂志,经常为读者指明未来,探讨人类未来应该怎么发展,可以与我的专业很好地结合起来。刚好那些年我出国比较多,也比较关注国际时事热点,可写的题材很符合《环球》的特点。

  45年来,随着时代的进步,人类越来越成为国际化、全球性的生物,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和其他文明的互动。而《环球》一直致力于报道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,解读其后面的秘密,从中再引申出对未来的趋势性判断,读者的收获因此特别大。

  在我看来,《环球》有点像一本科幻小说,曾经描述的未来后来都一一实现了。比如,《环球》曾经探讨未来战争的形态,讲到人在战场上不再是单独的肉身主体,而是与机器结合,还讲到无人机会成为新的作战方式。这些都已变成现实。《环球》还很早就探讨过未来的人工智能、预测过人类未来的政治结构,这些也正在成为现实。

  《环球》的这种前瞻性,靠的不是人工智能,而是大量编辑记者的日积月累和前瞻性思考,他们是跟这个世界前进步伐保持一致的一群人。他们身处触摸世界变化的第一线,能够感知全球的脉动,充满着情感与思考,这是机器做不到的。这也是《环球》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原因。

  前不久我参观了一个期刊博物馆,里面收藏了从中国第一本期刊到现在的许多杂志,也包括《环球》。看完的感受是,人类进入近现代以来,能够成长到今天,跟期刊是分不开的,期刊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大过了其他的传播形式,包括即时的短视频、电视广播,甚至报纸。期刊是对世界的信息重新梳理之后,再用详细和深度的形式呈现。到目前为止,人工智能还没能取代期刊的存在。好的期刊,其存在价值不可取代,《环球》就是其中一个。

  (作者韩松系科幻作家,此文根据采访整理)

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