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多年前,三千多名南方孤儿嗷嗷待哺。关键时刻,内蒙古大草原张开怀抱,哺育了这些“国家的孩子”,成就了“三千孤儿入内蒙”这段佳话。
原本远隔千里,如今生死相依。没有血缘联系,又早已骨肉相连。当年的南方娃娃,现在儿孙满堂。他们在草原上长大成人,建功立业。在他们眼中,内蒙古大草原就是此生难离的故土。
2025年国庆节前夕,新华社记者走近“国家的孩子”,重温那段感人至深的岁月,感受他们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。
2024年11月20日,说起小时候的扎拉嘎木吉,都贵玛老人激动落泪。
“27个孩子都被领养了,扎拉嘎木吉是最后一个。”“草原额吉”都贵玛说起这个最小的孩子,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。
今年69岁的扎拉嘎木吉,3岁时就被送往内蒙古。扎拉嘎木吉说:“当时所有的孩子都被抱养了,只有我没有人抱养。可能因为我又瘦又小,在都贵玛额吉那儿生活了半年,最后才被别人家抱养出去。”
9月24日,扎拉嘎木吉骑车出行。
那时,扎拉嘎木吉被一对夫妇领养,都贵玛担心他不适应新家庭的生活,经常骑马去看他。有一次,都贵玛看到那对夫妇让扎拉嘎木吉在蒙古包外干重活,瞬间眼泪就流了出来。她教育了那对夫妇,抱起扎拉嘎木吉骑上马回了家,决定自己抚养他。
过了几年,政府为扎拉嘎木吉找了另一家养父母,都贵玛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,觉得这对夫妇善良温和,才同意把扎拉嘎木吉送到他们家。之后的几年里,都贵玛还是经常到扎拉嘎木吉家看看,看到他过着快乐的生活,她心里那块“石头”才落了地。
2024年5月7日,都贵玛(左)和前来看望她的扎拉嘎木吉聊天。
扎拉嘎木吉就是第二任养父母为他起的名字,意思是传承、延续。“我养父母家离额吉家很近,毕竟有了深厚的感情,我们这些年来一直来往。”在扎拉嘎木吉成家的时候,都贵玛额吉还送了一群牛羊,就像自己的亲生孩子成家一样。
2024年11月20日,扎拉嘎木吉骑上三轮车,去看望都贵玛老人。
60多年来,扎拉嘎木吉从没想过还能找到自己的南方亲人。2018年,从一次四子王旗“国家的孩子”聚会开始,扎拉嘎木吉寻亲的想法越来越强烈。后来,他向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寄送了采血卡。经过公安民警与江苏寻亲志愿者团队的不懈努力,他与远在江苏南京的亲人们DNA匹配成功,确定了亲缘关系。2024年,得知消息后,扎拉嘎木吉决定启程,跨越1500公里回到阔别64年的南方老家。
这是9月24日拍摄的扎拉嘎木吉。
2024年11月16日,扎拉嘎木吉来到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洪蓝街道,与阔别64年的姐姐杭巧云团圆;11月20日,扎拉嘎木吉回到四子王旗后探望都贵玛,带来了南京亲人准备的特产礼品;11月23日,杭巧云一家7口人来到内蒙古乌兰察布四子王旗,向对自己弟弟有着养育之恩的“草原母亲”都贵玛致谢。
2024年11月24日,扎拉嘎木吉与南方亲人以及都贵玛老人一同合影留念。
2024年11月24日,都贵玛(中)和杭巧云两口子交谈。
2024年11月20日,都贵玛和扎拉嘎木吉(右)合影时,紧握对方的手。
2024年11月24日,都贵玛握住扎拉嘎木吉姐姐杭巧云的手。
从草原到江南,一来一回,超越血脉与时间的亲情越来越浓。
这是9月24日拍摄的扎拉嘎木吉。
记者:刘金海、连振、李志鹏
编辑:徐嘉懿、胡秋思